認清忙碌的之後,依然選擇了熱愛生活

好像很久沒有好好看一場電影了。似乎也很久沒好好煮一頓晚餐了。拚命趕一個紅綠燈的時間、省一頓午餐、多熬兩小時再睡。節省攥著那些時間,用來多寫一份報告、多打幾通電話給、多發幾封郵件。這些多一點都可以為你的流水帳般的記事本裡多畫走幾個待辦事項。

但這些的多一點,總是來不及應付猝不及防的意外。研究生大致如此吧!每天醒來就是從零開始的忙碌,開始整理報告,寫文獻,催郵件,周而復始。就連休息也顯得匆忙。想成長,再成長。不想跑在後頭,追著 deadline的尾巴懊悔,所以在每天醒來的那一刻,不留退路地要自己把一天用到極致。甚至不敢犯錯,擔心有什麼拖曳了成長速度。

但是這忙碌,還享受嗎?

選讀活動策劃,原本就已經預想了工作狂的模式。只是沒想到報告與無數活動的接踵而至,加上對未來迷惘的壓力,還是會累。

在雜音中靜心傾聽自己

如果忙碌是雜音,那麼學會忙裡偷閒,便是每個活動策劃人該學會的靜心。我們沒有太多的緩衝時間,咔,十分鐘休息,那便充分休息打哈。咔,十分鐘以後,變得馬上投入100%專注力。如斯而已。

認清過程

忙到一個極致的時候,總是會洩氣,不知道為何而忙。說白了就是不明白為何要遠赴英國折磨自己。原本可以好好待在家的舒適圈避世,偏偏選擇了挑戰難度。然後因為是自己選擇的路,跪著也要走完的道理,便沒有理由後退,而你的傲氣也不允許自己後退。於是我們迷惘。擺盪於自我和他人之間,擺盪於左與右之間,擺蕩於尋根與世界之間。看不到前方時,那邊看看腳下吧!看看後方你留下的足跡也可以,那你曾經努力的過程與歷史,都值得記下學習。

共享脆弱

走過低潮,走過風光。淡而致遠,最易最難。這世界上還是有一個或是一些人在那個地方,不著力就看穿情緒高低起伏,不費力就理解我們的欲言又止。在那個你看得見的和你看不見的近處又或是遠方,他所帶給你的安心一直以來都不會因為任何原因而突然消失。那個安全感就像是,他跟你說我先睡了明天再跟你說,但明天起床他並沒有跟你聯繫,你也不會覺得他是不是消失了;他跟你說我先出門吃飯有空再說,但接下來他兩天都沒有回你,你也不會覺得他是不是去交了新朋友而不理你了;他跟你說我先去洗澡晚點聊,但下次再敲你已經是五天後的事,你也不會覺得他是不是不那麼在乎你了。互動不用刻意記著但也不會忘記,不用刻意裝堅強也不用怕被看穿脆弱,想說的時候隨時可說,懶得說的時候也不用擔心對方會不會生氣,可以大方的在彼此之間做最真實自然的那個樣子——那便是最舒服的樣子。在親密無間的老朋友面前,在你最熟悉的家人面前,在一起打拼的戰友面前。

My yesterdays are disappearing, and my tomorrows are uncertain, so what do I live for? I live for each day. I live in the moment. —  Lisa Genova [Still Alice]